2013年8月27日 星期二

朱子治家格言


《朱子治家格言》,又叫《朱子家訓》亦稱《朱柏廬治家格言》簡稱《治家格言》。作者為明末清初理學家朱用純,字致一,自號柏廬,江蘇省匡山縣人,生于明萬歷四十五年(1617年)。其父朱集璜是明末的學者。朱用純始終未入仕,康熙年間有人要推荐他參加朝廷博學鴻詞科的考試,固辭乃免。其一生研究程朱理學,主張知行并進,其著作有《刪補易經蒙引》、《四書講義》、《恥躬堂詩文集》、《愧訥集》、《朱子家訓》和《大學中庸講義》等,其中以506字的《朱子家訓》最有影響,三百年來膾炙人口,家喻戶曉。《朱子家訓》以"修身"、"齊家"為宗旨,集儒家做人處世方法之大成,思想植根深厚,含義博大精深。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
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
自奉必須儉約,宴客切勿留連。
器具質而潔,瓦缶勝金玉。
飲食約而精,園蔬勝珍饈。
勿營華屋,勿謀良田。

  三姑六婆,實淫盜之媒.婢美妾嬌,非閨房之福。
奴僕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艷妝。
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
居身務期質樸,教子要有義方。
勿貪意外之財,勿飲過量之酒。

  與肩挑貿易,勿佔便宜.見貧苦親鄰,須多溫恤。
刻薄成家,理無久享.倫常乖舛,立見消亡。
兄弟叔侄,須多分潤寡.長幼內外,宜法屬辭嚴。
聽婦言,乖骨肉,豈是丈夫.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擇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毋計厚奩。

見富貴而生讒容者,最可恥.遇貧窮而作驕態者,賤莫甚。

居家戒爭訟,訟則終凶。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毋恃勢力而凌逼孤寡,勿貪口腹而恣殺生禽。
乖僻自是,悔誤必多.頹惰自甘,家道難成。
狎昵惡少,久必受其累.屈誌老成,急則可相依。
輕聽發言,安知非人之譖訴,當忍耐三思.因事相爭,安知非我之不是,須平心遭暗想。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
凡事當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人有喜慶,不可生妒忌心。
人有禍患,不可生喜幸心。
善欲人見,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
見色而起淫心,報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禍延子孫。


  家門和順,雖饔飧不繼,亦有余歡.國課早完,即囊橐無余,自得至樂。
讀書誌在聖賢,為官心存君國。
守分安命,順時聽天。
為人若此,庶乎近焉


翻譯:
  大清早,天曚曚亮,我們就該起床,灑掃庭院、台階時,必須做到內外要整齊,清潔。黃昏之時,太陽將落,就要準備關好門戶,上鎖時要親自檢查,不能馬虎。平時用餐時,應當想到一粒米一口飯都是由農民辛苦耕種所得,來之不易。一條線,一塊布,織造也是非常艱辛,要經常記住。凡事應注意事前的準備功夫,未下雨時就要修繕好房子,同時避免快口渴時才要挖掘水井,否則為時已晚。平時的生活要以儉朴為原則,即使出席朋友的宴會也不久留。日常所用的器皿,只要保持衛生清潔,那怕是陶瓷也不見得比不上金銀玉石所作。飲食雖然簡單,但只要細心調理,即使是自家庭院裡所種的蔬菜,也可媲美那山珍海味。人生在世,不一定要興建華麗堂煌的宅邸,也不一定要有肥沃的良田,要量力而行。

  家中要是有三姑六婆(尼姑、女道士、女占師為三姑,媒婆、產婆、流氓婆、巫女、女法師和鴇母為六婆),就會不得安寧。家中要是羅致美麗的女傭人或是添納迷人的愛妾,那就是夫妻間的最大不幸。聘請的工人不要過于俊美,妻子和妾侍不要濃妝艷抹。古遠的祖先雖然太過遙久,舉行祭祀時,要誠心誠意,畢恭畢敬。即使自己的子女,稍為愚昧一些,也要讓他們從小接受教育,認真學習。為人處世,要常存簡樸的心態。教育子女,要用正確的道理,使他們能分辨是非黑白。不能貪圖意外的錢財,喝酒不能過量,要保持清醒。

  與別人合作生意時,絕對不能占小便宜,損人利己。碰到貧困的親戚或是鄰居時,要伸出援助的雙手。刻薄的家風是不會長久平安的,違背了倫理道德,則會加速家庭的崩潰。對于兄弟、叔侄等,要依自己的能力,根據實際的需要,給予適當的援助。家中的一切,則需要長幼有序,嚴守典範的家規。亂聽婦言,離棄自己的骨肉,不是大丈夫的所作所為。太過計較父母分給自己多少錢財,而忽視父母親的重要性,這嚴重違背了為人子女之道。挑選女婿時應特別注重好的人品,而不是強調聘金的多少。娶媳婦時應挑選賢惠端莊,而不是計較陪嫁的厚薄。

  社會上,那些見錢眼開、阿諛奉承的人,實在是很可恥的。相反,面對那些貧困而善良的老百姓時,就顯得傲慢無禮,這些人都是令人最輕蔑的。在家中,要避免吵吵鬧鬧,否則會導致最終的破裂。出社會,要盡量謹慎言語,要知道言多必失的道理。不能仗著自己的勢力,去欺壓孤兒寡母。也不要貪圖口腹之欲,而濫殺生禽。性情孤僻,經常自以為是的人,將來必定會後悔不斷的。自甘於頹廢怠惰的人,事業一定是不會成功的。年青時結交不良的朋友,遲早是受其牽累的。虛心請教有經驗的長輩,遇到有疑慮時可以得到指點迷津。仔細傾聽他人的發言,認真三思,才能判斷是否誹謗之言。遇到與人爭執時,要心平氣靜,仔細衡量,否則怎麼知道是誰的錯?

  做好事,不要掛在心上。受人的恩情,要永遠銘記在心。凡事不要太過分,要留有餘地,得意之時也要適可而止。聽到人家有值得欣喜慶賀的事時,不能產生嫉妒的心理,看見人家遇到麻煩災禍困難等時,更不能幸災樂禍。做好事,如果只想沽名釣譽,就不是真正的善舉。生怕別人知道自己犯下的錯誤,那就是極大的錯誤。見到美色而生淫心,就會報應在妻女身上。與別人有過節,卻使用見不得人的手段,災禍將會波及到子孫的將來。

  一個家庭,能和睦相處,其樂融融,即使三餐不繼,亦能享受到諧和之歡。及時交納該繳付的稅收或其他應盡的義務,哪怕是口袋空空,也安穩過日子,自得其樂。讀書最重要的目的是在於學習先賢的智慧,豐富自己人生。當官則應該替國家社稷效命,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安分守己,溶入社會大家庭,緊跟社會的潮流。做人如果能夠做到這樣,那就近於聖人之道了!





唐朝詩人 杜牧詩選



杜牧,字牧之。唐德宗貞元十九年生,死於唐宣宗大中六年(西元八零三~八五二),京兆萬(今陝西省)人。

杜牧的家世相當顯赫,他的祖父杜,佑曾經做過兩個皇的宰相,而且還寫了一本著名的史書《通典》,所以他算是出身名門世家。

杜牧還沒有考中進士考試的時候,曾經到陽,當時的主司侍郎是崔郾。有一位太學博士叫吳武陵的人,去進謁崔侍郎說:「侍郎您德高望重,為聖明的皇上選拔賢才,我也應當盡我一點微小的力量來幫忙!剛才我看見十多個文士,聚在一起,在讀一篇文章,看他們讀得很起勁,我就把那篇文章借來看,原來是參加進士科考試的杜牧寫的《阿房宮賦》。這一個人,是王的輔佐人才啊!」接著吳武陵就拿出《阿房宮賦》來朗誦,崔郾聽了非常欣賞,也拿過來看。於是吳武陵就趁機說:「請先生讓杜牧中狀元吧!」崔郾卻回答說:「狀元己經有人得了。」吳武陵又說:「不然,就讓他得第五名吧!如果還不行,那就請你把《阿房宮賦》還我!」吳武陵說得很激動。

崔郾看吳武陵生氣了,笑著說:「大家都說杜牧個性放任,不注意小的德行,但是我仍然依照您的教誨,不敢再更改杜牧的名次了。」後來杜牧也做了不小的官。杜牧官做得好,詩更是寫得好,有些人把他比做杜甫,為區分他們兩位大詩人,就稱杜甫為「大杜」,杜牧為「小杜」。



據說杜牧臨死以,前曾經夢見有人告訴他說:「你的名聲應該要完了。」又寫了「皎皎白駒」四個字給他看。當杜牧醒來時,家裏東西的瓦罐突然破裂了,他自己知道這是不好的預兆,就自己寫了墓誌銘(寫在墓碑上,用來紀念去世的人的文章),而且把自己大部分的文章都燒了。不久以後,杜牧就真的死了,那時候他五十歲。




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詩文解釋:
清明節的時候,常會下起連綿不絕的小雨,
路上來來往往的行人,遇到這種天氣,心情都很不好;
我很想找一家酒店去休息,剛好有一位牧童騎著牛過來,
我連忙走過去問,他牧童聽了,伸手指向遠處的杏花村。

詞語解釋:
紛紛:很多又很亂的樣子。
牧童:看牛的小孩。
詩文賞析:
清明節的前後幾天,我們都要到郊外去打掃祖先的墳墓,而且祭拜祖先,有些人還順便去踏青郊遊。祭拜祖先是為了讓我們懷念祖先好德行,感謝祖先留給我們的一,切簡單的說,就是要有「慎終追遠」的精神。

唐朝詩人 羅隱詩選

  詩人羅隱(833-909),原名橫,後因屢試不第,改名「隱」。據說羅隱貌古而陋、恃才傲物。後窮途潦倒,仍狂傲不已。一生寫了許多諷喻政治社會現實的詩歌,揭露晚唐社會的面相。其詩風較諸晚唐其他詩人之作顯得較為淺易明暢,頗近口語,此詩之直白即為明證。



不論平地與山尖,
無限風光盡被占。
採得百花成蜜後,
為誰辛苦為誰甜。


詩文解釋:
無論是平地還是山尖,凡是鮮花盛開的地方,都被蜜蜂佔領。它們采盡百花釀成蜜後,到頭來又是在為誰忙碌?為誰釀造醇香的蜂蜜呢?


詞語解釋:
山尖:山峰。


詩文賞析:
這首詩讚美了蜜蜂辛勤勞動的高尚品格,也暗喻了作者對不勞而獲的人的痛恨和不滿。這首詩有幾個藝術表現方面的特點:欲奪故予,反跌有力;敘述反詰,唱歎有情;寓意遙深,可以兩解。



贈妓雲英

鍾陵醉別十餘春, 
重見雲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君未嫁, 
可能俱是不如人。

詩文解釋:
回憶往事十幾年了!!沒想到又能在看到雲英美妙的姿體和
出色的
才藝,我如今還沒有功名而雲英也未嫁,難道是跟我一樣不如意嗎!!!

詞語解釋:
掌上身:形容女子體態輕盈。

詩文賞析:
此詩以抒作者之憤為主,引入雲英為賓,以賓襯主,構思甚妙。絕句取徑貴深曲,用旁襯手法,使人“睹影知竿”,最易收到言少意多的效果。此詩的賓主避就之法就是如此。讚美雲英出眾的風姿,也暗況作者有過人的才華。讚美中包含著對雲英遭遇的不平,連及自己,又傳達出一腔傲岸之氣。“俱是”二字蘊含著“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深切同情。不直接回答自己何以長為布衣的問題,使對方從自身遭際中設想體會它的答案,語意簡妙,啟發性極強。如不以雲英作陪襯,直陳作者不遇于時的感慨,即使費辭亦難討好。引入雲英,則雙管齊下,言少意多了。
  從文字風格看,此詩寓憤慨於調侃,化嚴肅為幽默,亦諧亦莊,耐人尋味。


唐朝 李煜詞選

  李煜(西元937年~西元978年),或稱李後主,為南唐的末代君主(因為其父南唐中主李璟在位時,已向後周皇帝柴榮稱臣,去了帝號),祖籍徐州。李煜原名從嘉,字重光,號鐘山隱士、鍾峰隱者、白蓮居士、蓮峰居士等。
西元975年降宋,受封違命侯,實際上是名副其實的亡國奴。宋太宗即位,改封隴西公。因其《虞美人》詞中,流露了不加掩飾的「故國之思」,據說是促使宋太宗下令將他毒死的原因之一。
他擅長詩文, 能書畫,尤以詞著名。是中國歷史上首屈一指的詞人,被譽為詞中之帝,作品千古流傳。



〈相見歡〉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深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語譯:
獨自默默地登上西樓,天邊彎月如鉤(鉤起了心頭的恨與愁)。庭院深深,鎖住了蕭疏的梧桐、淒涼的秋,也鎖住我這個失去國家的孤寂人。(過片)剪不斷、理更亂的,是那去國離鄉的愁,別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在心頭(和遊子離鄉之愁緒有所不同)。

   〈清平樂〉

別來春半,觸目愁腸斷。
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
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語譯:
離別以來,春天已經過去一半,映入目中的景色掠起愁腸寸斷。就像白雪飄飛的階下落梅一樣零亂,把它拂去了又飄灑得一身滿滿。鴻雁已經飛回而音信毫無依憑,路途遙遠夢中要回去也難形成。離別的愁恨正像春天的野草,越行越遠它越是繁茂。


   〈菩薩蠻〉

花明月黯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
衩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

畫堂南畔見,一晌偎人顫。
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


語譯:
月色朦朧,嬌花吐豔,淡淡的霧氣四處飛揚,這正是個偷偷到情郎那邊幽會的好夜晚。她手提繡金線的鳳鞋,足穿絲襪,躡手躡腳地踏上畫堂前的玉階。走到了畫堂南畔,見到了情郎,緊靠在他的身邊,嬌怯地顫抖,哎!奴家出來一趟可知有多難,請郎君盡情憐愛吧。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許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主旨:
作者當時是亡國之君,淪為階下囚,被幽禁在汴京,過著仇苦日子,所以面對春花秋月的美麗日子,仍有日子不知何時結束的感慨。

語譯:
春花開、秋月圓的日子何時才完結呢?多少美好的往事湧上心頭。昨夜東風陣陣吹上小樓,我又怎可以在皎潔的月光下回望故國呢! 那些雕欄玉砌的宮殿應該還在,只是紅潤的臉色已變得蒼白、憔悴。問你究竟能有多少憂愁?就像春天的江水滔滔不絕地向東流。

賞析:
這首詞大約作於李煜歸宋後的第三年。詞中流露了不加掩飾的故國之思,據說這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麼,它等於是李煜的絕命詞了。
這首詞就是李煜抒寫對亡國的這種愁怨,這種懷念故國之情,哀歎亡國之痛的情懷,是非常有感染力的,這是他 當時內心的那個情感一種真實的寫照。
有人說後主的詞是以「血」寫成的,而這首詞卻是後主以「命」寫成的!是千古傳誦的不朽名篇。


注釋:
《虞美人》:詞牌名。此調原為唐教坊曲,初詠項羽 寵姬 虞美人,因以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壺水》、《巫山十二峰》等。雙調,五十六. 字,上下片各四句,皆為兩仄韻轉兩平韻。


唐朝詩人李頎 古從軍行

《古從軍行》--七言樂府


作者:李頎



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

行人刁斗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營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

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

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

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葡萄入漢家。





【註解】:

1、烽火:古代一種警報。

2、公主琵琶:漢武帝時以江都王劉建女細君嫁烏孫國王昆莫,恐其途中煩悶,故彈琵琶以娛之。

3、聞道兩句:漢武帝曾命李廣利攻大宛,欲至貳師城取良馬,戰不利,廣利上書請罷兵回國,武帝大怒,發使遮玉門關,曰:「軍有敢入,斬之!」兩句意謂邊戰還在進行,只得隨著將軍去拚命。



【韻譯】:

白天士卒們登山觀察報警的烽火;

黃昏為了飲馬他們又靠近了交河。

行人在風沙昏暗中聽到刁斗淒厲;

或聽到烏孫公主琵琶聲幽怨更多。

野營萬里廣漠荒涼得看不見城郭;

大雪霏霏迷漫了遼闊無邊的沙漠。

胡地的大雁哀鳴著夜夜驚飛不停;

胡人的士兵痛哭著個個淚流滂沱。

聽說玉門關的交通還被關閉阻斷;

大家只得豁出命追隨將軍去拚搏。

年年征戰不知多少屍骨埋於荒野;

徒然見到的是西域葡萄移植漢家。



【評析】:

作者借漢皇開邊,諷玄宗用兵。全詩記敘從軍之苦,充滿非戰思想。萬千屍骨埋於荒野,僅換得葡萄歸種中原,顯然得不償失。。

詩開首先寫緊張的從軍生活。白日黃昏繁忙,夜裡刁斗悲嗆,琵琶幽怨,景象肅穆淒涼。接著渲染邊陲的環境,軍營所在,四顧荒野,大雪荒漠,夜雁悲鳴,一片淒冷酷寒景象。最後寫如此惡劣環境,本應班師回朝,然而皇上不准。而千軍萬馬拚死作戰的結果,卻只換得葡萄種子歸國。足見君王之草菅人命。



唐朝詩人 陳陶 隴西行


隴西行 陳陶

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

翻譯:

發誓非要消滅匈奴不顧自己生死,五千年來有多少漢軍命喪在戰爭中.

令人值得哀憫在安定河邊的那些屍骨,他們還是一樣是女子臥房每晚夢見的人.

此詩意在厭惡征戰,為喪身塞外的將士鳴冤,鞭笞統治者的征戰政策。首二句敘述悲壯慷慨的激戰場面,表現了將士的忠勇;後二句筆鋒一轉,逼出詩意。詩人匠心獨運,把“無定河邊骨”與“春閨夢裏人”聯繫起來。一邊是現實,一邊是夢境;一個“可憐”,一個“猶是”,虛實相對,榮枯迴異,造成震憾人心的悲劇力量與強烈的藝術效果。



陳陶(約812年—885年),字嵩伯,號三教布衣。宣宗大中時,遊學長安,後旅泊贛、皖、閩、蘇、浙諸地,留下大量詩作,或抒寫壯志,或拜謁官吏,或寄贈友人,或遊歷名勝,或寄託鄉情。但作為追逐功名的知識分子,因不得志,鬱鬱不歡,漸漸“消磨世人名利心,淡若岩間一流水”(《贈野老》),甚至心灰意倦,“無因得似滄溟叟,始憶離巣已倦飛”。南唐時,隱居洪州西山,不知所終。陳陶留有詩集十卷,已散佚,後人輯得《陳嵩伯詩集》二卷,編入《全唐詩》。

晚唐時期,中央王朝在宦官專政、朋黨交爭的局面下,日趨衰微,藩鎮勢力強大,中央政令不通,人民輾轉在重重剝削壓迫之下,階級矛盾十分尖銳。作為出身寒微的知識分子,陳陶目睹大唐帝國的內憂外患,政治腐敗,卻不甘虛度年華,思索“如何名金波,不共水東流”,他自詡為“谷底蘭”、“波中鷗”,志在政治上施展才華,有一番作為,建功立業,報效國門。他在《海昌望月》詩中宣稱:“平生煙霞志,讀書覓封侯”。



名句人生: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



從小學開始的考試到出社會後各種職場上的廝殺,現實人生裡充滿了競爭,強者為王的鐵律讓許多人將人生歸類為贏家與輸家。於是,雖看不見血流成河的表相,但多少人因失敗的打擊而一蹶不振,甚至造成嚴重的家庭與社會問題。

若現實世界裡只有贏家與輸家,可想而知,那將會製造多少因競爭失敗而傷心抑鬱的人?在一個個成功光環的背後,又將衍生多少因「一將功成」而枯竭的萬骨?

活在不如意事佔十之八九的人生中,或許我們對事物需要有更開創性與樂觀的看法,日本常敗名駒春麗和一隻連表演跳高也跳不好的海豚幸運的故事,正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

春麗與幸運

1998 年出道的春麗是匹系出名門的純種母馬,出賽過113場卻從沒有勝過,常敗名聲為她塑造出不屈不撓的形象。廣大日本人抱怨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許多公司不再保障終生雇用、貧富差距日益擴大,現實心理反應下,對弱者的同情與對屢敗屢戰精神的歡呼,宛如也是為在激烈競爭中受挫的自己,尋求慰藉與鼓勵的心理投射。

幸運是一隻毫無表演長才的海豚,但牠總是願意賣力嘗試。東京「水世界」水族館表演池中,每當幸運與其他3隻同伴一同跳進水時,總是拚盡全力,即使如此卻老是跳不了好高,浮出水面也不像其他同伴一般優雅。

日本電視台的廣播員福澤在部落格中寫道:「幸運實在與眾不同,牠今天果然還是爛的要死,但那也是牠這麼受歡迎的原因。我希望牠永遠都是這樣的小小失敗者,當其他海豚跳6公尺的時候,我想看的是牠甚至連3公尺都跳不過的樣子。」福澤的話反映了許多幸運迷的看法,幸運一如其名真的很幸運,牠的笨拙不僅沒有招來恥笑,反而感動了許多日本人。

是誰說「不以成敗論英雄」?春麗與幸運的故事在此獲得了最佳印證。生命的高貴價值應在於努力的過程,而不在於結果。像春麗與幸運擁有奮鬥不懈的精神,雖然始終無法較其他同伴表現的更出色,卻贏得了更多的關注與情誼。

莫為利益而不擇手段

在職場上,許多人都會不擇手段以圖獲取成功,甚至發展出所謂的「厚黑學」,傳授的都是如何讓人在競爭中獲得最大利益的方法。但這種種用心與諸多手段,經常是必須靠傷害他人才能達到目的,於是彼此為利益明爭暗鬥,進而互相防備,相處表面即使能維持和諧的模樣,私底下卻彷若戰場相遇的敵人。長久下去,不管是誰能 從中獲得什麼利益,都破壞了人與人之間那種真誠的關懷與互信的基礎,所造成人際關係普遍疏離的社會現象,還將禍遺子孫。

中國古語有句話: 「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人常常執著於各樣終究難以滿足的慾望而苦苦追求,從中生出無盡的煩惱與痛苦。倘若能深刻體認佛家所云,萬般皆有命, 富貴功名與幸福美滿由德而生,失德而散盡之理,就不會為再為世俗表相的利益,而傻傻的以傷害他人卻損失自己珍貴的德去交換。

看春麗與幸運的故事,牠們努力不懈的精神,尚能感動有萬物之靈稱號的人類;又怎知位居萬物主宰的老天爺,不會對腳踏實地、不與人爭鬥計較的憨人,給予更多的鼓勵與疼惜呢?

2013年8月1日 星期四

名句人生 千淘萬漉雖辛苦 吹盡黃沙始到金



古詩中說:「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袴少偉男。」 在現實生活中,人生的道路崎嶇坎坷,沒有一個人的一生是一帆風順的。偉大的人生必定要經受失敗和挫折的磨煉,要想成為一 位偉大的人就必須經受住這種磨煉,而經受住這樣的磨煉就需要具有堅韌不拔的意志。人生中的各種苦難與生老病死可以使一般的人感到不幸,然而苦難卻同時也可 以磨煉人的意志並造就高尚的人格魅力。一個人無論地位如何低微,處境如何艱難,只要他具有遠大的志向,並且能在苦難中堅定自己的修行,就能磨礪出堅強的意 志和百折不撓的品格。

人世間的事業有成者,莫不屬於持之以恆之人,「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不論是做學問還是人生的修行,能堅持到底的人才是真金。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這一名句出自唐代大詩人劉禹錫的〈浪淘沙九首〉,原詩是:「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逐客似沙沉。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意思是說,不要說流言蜚語如同惡浪一樣使人無法脫身,不要說被貶謫的人好像泥沙一樣永遠下沉。淘金要千遍萬遍的過濾,雖然辛苦,但只有淘盡了泥沙,才會露出閃亮的黃金。劉禹錫在仕途中屢遭貶謫,歷盡坎坷,但其意志不衰,精神樂觀,胸懷曠達,氣概豪邁,他在地處邊遠的貶所雖然歷經了千辛萬苦,到最後終能顯示出自己不是無用的泥沙,而是閃亮的黃金。詩句通過具體形象的比喻,概括了從自己的人生經歷中所獲得的深刻感受,堅信在生活中被讒言所傷害的人,終有一天會 真相大白,昭雪沉冤。
玉不琢,不成器。古往今來歷經磨難之人才能成大器。我曾在司馬遷的《史記》之〈報任安書〉中,看到過他對苦難與成功作 過的一段精闢論述:「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 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鬱結,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來者。乃如左丘明無目,孫子斷足,終不可用,退而論書策,以舒其憤,思垂空文以自見。」上述大量的事實足以證明:古之聖賢者,皆是累經磨難、在逆境中經受千錘百煉之人,他們堅韌的意志與強大的生命力使他們創造出了生命的奇蹟。

我經常聽到有人歎息命運的苛刻和不公,其實從另外的角度去觀察,磨難也可能是上天的恩澤!人在難中,如果能堅守「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節操,堅守心靈深處的高貴,那磨難就能成為靈魂昇華的階梯。人生數十年,只有修心養性才能洗淨心靈中的污濁,在各種困厄和磨難中堅持不懈才能百煉成鋼。




七律 . 勸學

  學林探路貴涉遠,無人迹處偶奇觀.
  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纨绔少偉男.
  書山妙景勤爲徑,知淵陽春苦作弦.
  風流肯落他人後,氣岸遙淩毫士前.

劉禹錫的〈浪淘沙九首〉
莫道讒言如浪深,
 莫言逐客似沙沉。 
千淘萬漉雖辛苦,
 吹盡狂沙始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