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3日 星期四

如何導引飛彈攻擊目標的


基本上現代飛彈的導引方式都是分為三個階段
1.   就是知道目標的位置後,把資料輸入飛彈內,讓飛彈朝目標發射。
2.   就是在飛彈朝目標飛行時,目標如果改變任置,發射飛彈的控制者可以利用資料鍊來更新飛彈的飛行方向,讓飛彈重新改變方向,向新的目標位置飛去。
3.   就是飛彈逼近目標時,導引彈頭直接撞擊目標或是在附近爆炸,利用震波或破片擊毀目標。
而最後的第三階段難度最高,因為目標也不會坐以待斃,特別是戰機在發現有飛彈已經逼近後,一定會持續的進行高G的閃避動作,而如何讓飛彈緊緊咬住目標,就是飛彈優劣的關鍵。
第一個階段要得到目標的位置,目前絕大多數的戰機軍艦都是靠雷達系統取得,這種雷達就統稱為「搜索雷達」。
搜索雷達的發展重點在於可以快速進行大範圍的搜索,特別是海上作戰艦艇的搜索雷達通常要兼顧360度的廣大海面與空域,因此著重的重點在快速可靠、可以處理多重目標、偵測位置夠遠。
但是為了達成上述的目標,這種搜索雷達的使用波段與工作原理,通常並無法提供目標的精確位置,加上要照顧整個空域或海面,往往無法長時間的持續精確追縱同一個目標。於是在這樣的情況下
於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發展出的解決方案,就是將「搜索雷達」與「射控雷達」分開。
就是讓搜索雷達得到目標的大概位置後,先讓指揮人員決定是否攻擊
一但決定攻擊,就先將大略的目標位置提供給飛彈,讓飛彈先朝目標的大略位置發射。而飛彈在發射後,就以最初得到的目標位置,傻傻的朝目標的大略方向位置飛去,在這個階段就叫「慣性導引」
因為飛彈在發射後,控制部還沒有接受到任何新的飛行指令,靠的就是慣性向前飛。
導引已經發射飛彈的任務就交給了射控雷達。
射控雷達的任務並不需要進行大範圍的搜索,而是在飛彈發射後,由搜索雷達那裡得到準備攻擊目標的大略位置,射控雷達所使用的雷達波段特性較為精確,而且因為只要「照顧」一個目標,可以一直對這個目標進行追縱分析解算,不斷得到最新的目標精確位置。
射控雷達的系統通常也有自動上傳最新目標位置給飛行中飛彈的能力,而飛彈在飛行中也會下傳自己的最新位置,讓射控系統解算接下來如果規畫最新的飛行路徑,以攔截攻擊目標。這種飛彈在飛行中受到射控雷達的指揮,不斷更新飛彈飛行方向的模式,這就叫「資料鍊導引」。
等到飛彈已經逼進攻擊目標,就展開最末端的導引。
一般來說分三種
1.         完全由射控雷達給無線電命令指揮飛彈攻擊的,叫「被動式導引」。
2.         射控雷達發射出雷達波「照亮」目標,讓飛彈上的雷達接受器去追縱目標的雷達反射波,最後擊毀目標的,叫「半主動導引」。
3.         射控雷達完全放手,讓飛彈上自己的紅外線追蹤器或小型雷達系統自己照明目標,自己追蹤目標,這就叫「主動導引」
上面講的是一般飛彈的導引模式概說,但是防空飛彈與反艦飛彈又有不同,原因就取決在防空飛彈與反艦飛彈的目標特性不同。
1.         戰機移動的速度很快,但是在空中目標明顯。
2.         而船艦速度慢但是其雷達回跡容易被海上大浪所干擾。
這也讓兩者的導引發展與特性有很大的不同。

防空飛彈與反艦飛彈目標特性的不同,也讓兩種飛彈的發展過程不同。戰機的瞬間移動速度很快,如果不能靠精確的射控雷達系統,將主動導引飛彈先導引到離戰機很近的地方,那很有可能在末端導引開始時,飛彈內的小型照明雷達會在開啟時,找不到已經作高G閃避動作逃脫的目標戰機。特別是對付戰機的飛彈,為了跟得上戰機的敏捷動作,也需要有高G運動的能力,而在這樣高G運動的飛彈裡要裝上一具可靠、精確度高的主動照明雷達,其實是有很高難度的,因此主動導引的空對空飛彈或是防空飛彈,一直到幾年前才開始慢慢普及,但是主流的地對空飛彈或艦隊防空飛彈仍然多數採半主動導引的模式居多,其原因就在於主動導引雷達非常昂貴,而且在某些性能方面,仍然比不上由地上或艦隊上的射控雷達系統所提供的引導照明來得可靠又精確。特別是半主動導引的搜索/導引/資料鍊/照明雷達系統進步也很快,新的分時照明技術可以讓一個射控系統加一具照明雷達就同時導引多枚的防空飛彈,因此讓陸上或艦上的防空飛彈系統目前仍然以半主動雷達導引為大宗
而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過去戰機採用半主動雷達,導引的中、長程空對空飛彈時,是由戰機本身的射控照明雷達提供飛彈持續的照明,這樣的結果就是這段時間裡戰機要一直在一個固定的飛行範圍內穩定的飛行,以利照明雷達的工作,但是這也無異是讓這架戰機成為其它敵方戰機的活靶,為了要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射後不理」的概念才會開始大行其道,先進中程空對空飛彈慢慢的走向主動導引的模式,由飛彈自己的照明雷達來提供照明,好讓戰機在發射完飛彈後,能儘快脫離發射位置,除了能再度接戰下一個目標,也避免過去在提供半主動雷達導引飛彈終端照明時,被其它敵方戰機擊落的危險。但是因為陸上的防空飛彈陣地或是海上的艦上防空飛彈系統,所保護的固定陸上陣地或是海上艦隊都無法瞬間作敏捷的閃避動作,所謂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廟,因此反制敵方攻擊的方法,必需另謀出路。但是也因此陸上與艦上的防空系統多繼續使用威力強大而且精確又可靠的半主動雷達系統。這也造成近年來陸上、海上中、長程防空飛彈還是在使用半主動雷達導引,而中、長程空對空飛彈卻流行主動雷達導引的原因。
同樣的,反艦飛彈因為攻擊的目標是海上船艦,因此末端導引的特性也不相同。
雖然今日的海上作戰艦艇,常常能有三十至四十節以上的高速,但是與接近音速甚至超越音速的反艦飛彈相比,仍然算是行動緩慢。而且船艦目標遠比戰機要來得大,這麼又大又慢的目標,對反艦飛彈而言,其末端導引就比較不需要精確的照明。
射控雷達只要能提供船艦最後幾十秒的正確位置,反艦飛彈不可能會找不到,除非是宇宙戰艦大和號與突破地球物理限制的中國解放軍,不然地球上不會有船艦能在最後幾十秒內作出高G的閃避動作。所以反艦飛彈的主動雷達導引系統在上個世紀就已經成熟,1980年代出廠的反艦飛彈就已經都是主動雷達導引的居多了。但是反艦飛彈有反艦飛彈自己的問題。因為軍艦遠比小巧的戰機大上許多,跑的慢但是上面有各式各樣的反制武器,目前戰機對付來襲飛彈的方法不外就是躲,丟熱焰彈或干擾絲,起動電子反制,都算是被動防禦。但是軍艦的防空系統則除了擁有上述各種的「軟殺」系統外,更擁有各式各樣的硬殺主動防禦系統。從中、長程區域防空飛彈起,到短程的點防空飛彈,最後還有近迫武器系統可以製造彈幕好擊毀來襲的飛彈。這都讓反艦飛彈攻擊的困難度大增。
由於艦上防空系統擁有各種硬殺的手段,以對付來襲的戰機與反艦飛彈,因此反艦飛彈也發展出各種反制的方法。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飛的低,讓艦上的防空系統不要太早發現反艦飛彈,以免艦上的防空系統可以早早的就啟動反制措施,不然如果艦上的防空系統可以很早就發現反艦飛彈,那就可以有多次導引防空飛彈進行攔截的機會,以現在防空飛彈的技術,若能有二至三次的截攔機會,那擊落率幾乎是百分之百。所以對攻擊的一方來說,最好就是讓艦上防空系統倏然遭到攻擊,在發現反艦飛彈來襲,還來不及發射防空飛彈並導引它到攔截點時,反艦飛彈就已經先擊中目標。而掠海飛行以隱蔽行蹤,以降低被搜索雷達過早發現,就是很最重要的手段。但是如果看過Discovery的經典節目「漁人的搏鬥」,那就會知道大海並不是永遠風平浪靜的,只有在少數的日子裡,海面上才會光滑如鏡,多數的時候海浪是非常大的,特別是風大氣候不好時,那出現幾公尺高的浪更是稀鬆平常的事。那掠海飛行的飛彈就很有可能被浪給捲到海裡去。尤其是靠近海面數公尺處的空氣層,因為海浪的影響,非常的不穩定,雖然目前新的科技讓飛彈可以進行迴避飛行,儘量不要被大浪捲走,但是飛的越快的飛彈,其飛彈反應的時間也越短,這也是過去超音速反艦飛彈發展的另一個瓶頸。
在這樣的情況下,過去的反艦飛彈分為二個主流:
1.         亞音速的反艦飛彈
2.         超音速反艦飛彈
亞音速的反艦飛彈,這種飛彈的全程速度都不會超過音速,而且飛行的彈道是在末端才進入極貼近海面的掠海飛行模式,以減少被大浪捲入海中的可能性。這種亞音速反艦飛彈反制敵艦上各種主動被動防禦系統的另一個方法,就是不要過早開啟飛彈上的主動雷達,而由射控雷達利用資料鍊導引飛彈到極逼近敵艦時,才開啟主動雷達,如此可以避免主動雷達的強力照明雷達波被敵艦偵知,而有充裕的時間利用防空飛彈攔截或是開啟電子干擾。而亞音速的反艦飛彈在開啟主動雷達、進入極貼近海平面的掠海飛行模式時,還同時會開始S型的閃避措施與啟動電子反反制系統,前者用以閃避近迫武器系統,後者用以壓制敵方的電子干擾。
第二種就是超音速反艦飛彈,這在過去通常是俄系系統的天下,這種飛彈的攻擊模式與第一種的反艦飛彈完全不同,亞音速的反艦飛彈是利用「掠海飛行、不開啟主動雷達、S型飛行、電子反反制」來增加飛彈的攻擊成功率,但是這種超音速反艦飛彈不一樣,這種飛彈強調的就是快,以超越音速的速度,讓敵艦上的反制系統來不及啟動或來得及作出反應。通常這種飛彈在發射後就會開始不斷地爬升以累積動能,在射控系統解算出最佳俯衝位置後,已經飛到高空的反艦飛彈開始向下俯衝,衝向攻擊目標,在高速俯衝下,飛彈的速度可以突破音速,甚至達到二倍音速以上,以倏然從高空衝下來的高速飛彈讓水面艦防不勝防(註二)
若以棒球術語來說,第一種的亞音速反艦飛彈就像是飄乎不定的變化球,用以迷惑打者,而第二種的超音速反艦飛彈就像是快速直球,就是用球速與打者一決勝負。而大聯盟最可怕的投手不是會投變化球投的投手,也不是會投快速直球投的投手,而是投變化球與快速直球的準備動作幾乎完全一樣的投手,讓球在投出之前,打者無從去猜測投手會投什麼球,應該要何時出棒。目前各國最新型的超音速反艦飛彈,如台灣自製的雄風三型反艦飛彈,在克服了過去的技術問題後,就都同時擁有了這兩種攻擊模式,可以由第一線的作戰官依狀況作選擇,更加難以對付。反艦飛彈的發展與大略的導引模式其實大略就是如此,在瞭解了反艦飛彈攻擊的模式與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困難後,就可以開始明白,為什麼用彈道飛彈攻擊航母以目前的技術而言,會是個不實用又誇大的軍事宣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