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西元937年~西元978年),或稱李後主,為南唐的末代君主(因為其父南唐中主李璟在位時,已向後周皇帝柴榮稱臣,去了帝號),祖籍徐州。李煜原名從嘉,字重光,號鐘山隱士、鍾峰隱者、白蓮居士、蓮峰居士等。
西元975年降宋,受封違命侯,實際上是名副其實的亡國奴。宋太宗即位,改封隴西公。因其《虞美人》詞中,流露了不加掩飾的「故國之思」,據說是促使宋太宗下令將他毒死的原因之一。
他擅長詩文, 能書畫,尤以詞著名。是中國歷史上首屈一指的詞人,被譽為詞中之帝,作品千古流傳。
語譯:
〈相見歡〉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深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語譯:
獨自默默地登上西樓,天邊彎月如鉤(鉤起了心頭的恨與愁)。庭院深深,鎖住了蕭疏的梧桐、淒涼的秋,也鎖住我這個失去國家的孤寂人。(過片)剪不斷、理更亂的,是那去國離鄉的愁,別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在心頭(和遊子離鄉之愁緒有所不同)。
語譯:
〈清平樂〉
別來春半,觸目愁腸斷。
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
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語譯:
離別以來,春天已經過去一半,映入目中的景色掠起愁腸寸斷。就像白雪飄飛的階下落梅一樣零亂,把它拂去了又飄灑得一身滿滿。鴻雁已經飛回而音信毫無依憑,路途遙遠夢中要回去也難形成。離別的愁恨正像春天的野草,越行越遠它越是繁茂。
語譯:
〈菩薩蠻〉
花明月黯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
衩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
畫堂南畔見,一晌偎人顫。
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
語譯:
月色朦朧,嬌花吐豔,淡淡的霧氣四處飛揚,這正是個偷偷到情郎那邊幽會的好夜晚。她手提繡金線的鳳鞋,足穿絲襪,躡手躡腳地踏上畫堂前的玉階。走到了畫堂南畔,見到了情郎,緊靠在他的身邊,嬌怯地顫抖,哎!奴家出來一趟可知有多難,請郎君盡情憐愛吧。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許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主旨:
作者當時是亡國之君,淪為階下囚,被幽禁在汴京,過著仇苦日子,所以面對春花秋月的美麗日子,仍有日子不知何時結束的感慨。
語譯:
春花開、秋月圓的日子何時才完結呢?多少美好的往事湧上心頭。昨夜東風陣陣吹上小樓,我又怎可以在皎潔的月光下回望故國呢! 那些雕欄玉砌的宮殿應該還在,只是紅潤的臉色已變得蒼白、憔悴。問你究竟能有多少憂愁?就像春天的江水滔滔不絕地向東流。
這首詞大約作於李煜歸宋後的第三年。詞中流露了不加掩飾的故國之思,據說這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麼,它等於是李煜的絕命詞了。
這首詞就是李煜抒寫對亡國的這種愁怨,這種懷念故國之情,哀歎亡國之痛的情懷,是非常有感染力的,這是他 當時內心的那個情感一種真實的寫照。
有人說後主的詞是以「血」寫成的,而這首詞卻是後主以「命」寫成的!是千古傳誦的不朽名篇。
注釋:
《虞美人》:詞牌名。此調原為唐教坊曲,初詠項羽 寵姬 虞美人,因以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壺水》、《巫山十二峰》等。雙調,五十六. 字,上下片各四句,皆為兩仄韻轉兩平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